每年一到国庆黄金周,酒店老板们都盼着能来一波生意大爆发,赚个盆满钵满。
但今年,事情有点反常。
“黄金周”这仨字儿,含金量似乎大不如前。
有云南丽江的高端度假酒店,放眼一看国庆期间的预订表,10月1号入住率只有20%,2号刚到23%,3号才28%,而且节中节后还一路往下掉,最低只剩下十一二个点。
反倒是过了国庆,淡季时段的房间却快被订满了。
这场面,连资深酒店人都直呼看不懂。
临时下单成常态,客人越来越“精明”
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旺季不旺、淡季反热”的怪现象? 许多行业内的朋友都提到,今年客人越来越喜欢临时下单。
往年提前一两周就能锁定的订单,今年临近才有人来咨询。
珠三角、长三角一带的自驾游目的地还行,但云南、四川、广西这些需要搭飞机的长线旅游地,今年的酒店订单普遍冷清。
有广东清远的酒店老板透露,现在大家都盯着天气预报,快到9月底才会决定要不要出门。
只要天气好,订单会在最后三天暴涨;一遇到台风、下雨,游客就宁愿当天才动身或者干脆不出门。
今年五一假期,他家酒店当天订单占了40%以上。
高星酒店、亲子酒店虽然还有提前预订的客人,但比例也在缩小。
汽车成“新家”,酒店业务被“分流”
更有意思的是,青海大柴旦的酒店老板发现,越来越多游客干脆不住酒店,直接住在车里或者搭帐篷。
“新能源车宣传‘车就是家’,现在真成了现实。
睡觉、做饭、洗衣一条龙,锅碗瓢盆全带着。”他也没想到,新能源汽车还能冲击到酒店业。
以前酒店业能靠散客和自驾游撑场面,现在散客越来越抠门,团队游客开始错峰出行。
有的团队干脆避开国庆高峰,选择假期后错峰出游,既能便宜又不挤。
企业也乐意配合调休,成本更低。
这样一来,“旺季倒挂淡季”就成了新常态。
面对这一局面,酒店老板们的心态也分成了两派。
有的还在乐观等待最后一刻的爆发,有的则觉得今年行情不妙,早早开始想办法自救。
当传统的黄金周不再“黄金”,不少酒店老板开始转型搞副业。
有的在酒店开直播,卖挂耳咖啡、文创产品、地方特产;有的五星酒店搞旅拍;露营基地卖定制线路;中端酒店学亚朵,把大堂变成零售区,香薰、抱枕、盲盒都能卖。
酒店成了场景流量入口,房间只是“流量变现”的一环。
总结来看,今年十一黄金周的酒店业,无论是价格、模式还是客群,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。
客人更精明,消费更理性;酒店老板不再押宝节日爆发,转而多渠道自救。
等着爆单不如主动出击,行业的第二曲线,才是大家的新希望。
未来,酒店业能不能再现辉煌?也许要靠创新和适应,而不是再赌“黄金周”奇迹。
正规股票配资门户,天津配资公司,雷达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