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4年正月初三,北京城笼罩在一片寒冷的气息中。天刚破晓,一名身影匆匆的人从皇宫的小东门悄然进入,步伐急促,似乎有重要的事情要办,直接朝乾清宫而去。
此时,崇祯皇帝正焦虑地在偏殿内踱步,眉头紧锁,等待着那位神秘的使者。这个会面的保密性极高,因此,连宫中的侍卫都未被告知具体情况。两人见面后,直奔皇宫的密室,开始了长时间的私下谈话。整个夜晚,直到第二天的曙光初现,他们才停止交谈,那位使者悄然离开。
当时的北京城,谣言四起,百姓们开始流传着李自成攻破京城的消息,许多富商纷纷开始挖掘地窖藏匿财富,准备随时逃离。整个城池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恐慌与不安。
那名秘密入宫的使者正是李明睿,一位在朝廷中声名显赫的史学家与风水专家。此行,他的任务十分明确——劝说崇祯皇帝放弃北京,带领朝廷南迁,迁都的目标便是南京。崇祯皇帝与李明睿这次的长时间密谈,实质上是在讨论迁都的具体事宜,如何安置朝廷与皇室。
展开剩余85%众所周知,朱元璋曾定都南京。尽管南京的地理条件较为平坦,缺少天然的屏障,但朱元璋并未轻易迁都。直到朱棣即位后,才将都城迁至北京,因为北京不仅是他的封地,还有着卓越的风水格局。尽管如此,南京依然是大明的第二个皇都,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南京的皇宫建成已久,规模宏大,与北京的皇城相似,几乎具备了相同的政治功能。更重要的是,由于李自成和清军的力量大多集中在长江以北,南京地处江南,相较北京而言,局势相对平稳。因此,李明睿的建议得到了崇祯的认可。两人通宵达旦,商讨了迁都的初步方案。
次日清晨,李明睿按照双方商定的提案,将迁都事宜提到朝堂上。然而,他未曾料到,这一提案引起了激烈的反对。朝中大臣们毫不留情地炮轰了李明睿的提议,甚至崇祯皇帝最为信任的大学士陈演也站出来反对,直言不讳地建议处决李明睿,认为如此才能安抚京城人民的心。
大臣们为何如此激烈反对这一提案呢?原因在于他们对崇祯的心态判断失误。自17岁登基以来,崇祯一直以强势君主形象示人,尤其是成功铲除了权臣魏忠贤。陈演判断,崇祯绝不会接受这样的“逃跑”方案,而朝中大臣们也纷纷表示反对,以此显示忠诚。
但崇祯皇帝是个非常看重面子的人,尤其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时刻,他不愿展现出任何软弱。此时,他内心虽有动摇,却始终不敢直接表示支持迁都的提案。为了保持硬汉皇帝的形象,他最终决定压下这个想法,选择坚守北京。
然而,要坚守北京,意味着必须加强防御。北京的城墙总长达75公里,但守军不足,三大营的兵力仅为3万人,远远无法应付即将到来的危机。为此,崇祯下令大臣们募捐,为筹集兵员和物资做准备。为了树立榜样,崇祯先找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,让他带头捐款。周奎坚决表示自己资金紧张,甚至冷言回应:“我穷得很,哪有钱?”在太监的软硬兼施下,周奎最终勉强答应捐出一万两银子。其他大臣虽然心不甘情不愿,也勉强捐款。最终,这笔捐款仅有20万两银子。
不过,周奎并不缺钱。后来李自成攻入北京后,在周奎家中搜出金银52万两,珍宝无数,显然他并不缺少财富。这一事件也让人看清了,关键时刻,官员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忠诚,金钱成了最具吸引力的动力。
募捐后,北京依旧缺乏能打仗的大将。崇祯便召见了宁远总兵吴三桂的父亲吴襄,希望将吴三桂和他的精兵调入京城。然而,吴襄自信满满地向崇祯保证,李自成不是吴三桂的对手。崇祯听后,心中稍感安慰。然而,这样的安排很快被打乱,因为山海关外的清军势力逐渐逼近。
为了防止清军乘虚而入,崇祯决定召集大臣们商议。但由于大臣们各怀心思,没有一个人敢承担责任,吴三桂调入京城的计划再次被搁置。
时间一拖再拖,到了三月,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攻下大同,距离北京仅有二三百公里,局势愈发紧张。经过深思熟虑,崇祯最终决定放弃山海关,调动吴三桂、王永吉等四员大将入京支援。然而,李自成通过间谍与吴三桂等人保持联系,这些大将依然犹豫不决,只有唐通带着8000名士兵及时赶到京城。
这时,李自成的军队已将北京围得水泄不通,崇祯皇帝无奈之下,只能调集宫中4000名太监,令他们负责守卫城门。然而,这些太监从未受过军事训练,甚至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前几天,他们还在学习如何使用武器。
北京城已被彻底围困,大臣们此时才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。三个月前崇祯曾提出的迁都提案再次被提出,要求皇帝考虑让太子前往南京监国,以备不时之需,并纷纷表示愿意护送太子前往南京。此时,一切都已太晚。
1944年3月18日,大顺军攻占广安门,李自成的军队彻底切断了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。随着大顺军的逐步推进,北京最终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李自成围困京城后,并未立刻发动攻击,而是派遣投降的太监杜勋前往皇宫劝说崇祯投降。崇祯听后愤怒万分,断然拒绝。更令他痛心的是,他错过了迁都的最佳时机,而如今所有的一切已经无力回天。
劝降失败后,李自成下令进攻京城。伴随着炮火声的轰鸣,大顺军迅速破城而入,西直门和德胜门相继被攻占。与此同时,彰义门的守军太监曹化淳在压力下投降。大顺军如潮水般涌入北京,到了傍晚,整个内城几乎已经沦陷,紫禁城依然坚守。
在这最后的时刻,崇祯登上紫禁城的最高处,望着城外的烽火狼烟,心中充满了绝望。救援的希望渺茫,他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挽回。
回到乾清宫后,崇祯对皇后说:“完了。”随后,他开始为自己和家人安排后事。三名儿子被换上便服,派太监送往亲戚家避难,而他则亲自持剑前往后宫,命令皇后和妃子们自杀。
周皇后最先上吊自尽,接着元贵妃也未能逃脱,但她没有死,崇祯亲手斩杀了她。接着他残忍地结束了几位他平时宠爱妃子的生命。面对年仅15岁的长平公主,崇祯有些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股票配资门户,天津配资公司,雷达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